教学与科研
有一种爱叫放手 ——关于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戴方媛来源:新沂市机关幼儿园发布时间:2023-02-23浏览:8277
文章摘要:徐州市第十八届“创新杯”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有一种爱叫放手——关于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思考与实践

徐州市第十八届“创新杯”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有一种爱叫放手

——关于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思考与实践

新沂市机关幼儿园园   戴方媛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在《指南》的指导下,笔者针对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展开思考与实践。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予幼儿独立成长的机会和自由生长的空间,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放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六大解放”的理论,认为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应该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使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一理论带给幼儿教育的重要启示是:教师应该尽量减少对于幼儿的身心束缚,突显幼儿的主体意识,尊重幼儿的个性成长。然而,在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出于保障幼儿安全、维持游戏秩序、锻炼幼儿体能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往往会对于幼儿多加保护与指导,而这种过度的保护与过多的指导恰恰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权,使幼儿成了只会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提线木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笔者针对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展开思考与实践,希望通过“创设开放情境”、“开发多元材料”、“促进交流合”、“提供隐性指导”、“设定多重标准”等途径,使教师经历由“放手”到“放心”的过程,促进幼儿由“自主”到“自立”的成长。

一、创设开放情境,确立“童本位”游戏主题

在传统户外游戏中,教师往往为幼儿预设了主题,选定了场地,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开展游戏。这显然从游戏的一开始,就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体现幼儿的想法。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建议教师能够秉持“儿童本位”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开放的心理环境和场地环境,一方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自主确立游戏主题,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创意和个性需求自由选择游戏场地,从而促进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高效开展。

例如,在针对幼儿“抛”和“接”的能力训练中,教师为了突显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将确立游戏主题和选定游戏场地的权利让渡给了幼儿。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就向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见老师刚才做出来的‘抛’和‘接’的动作了吗?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个游戏,来一起进行‘抛’和‘接’的训练。大家认为开展一个什么游戏好呢?”于是,幼儿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哥哥打篮球的时候经常做这两个动作,我们来玩篮球游戏吧。”有的说:“我爸爸是快递员,他在分拣快递的时候会做这个动作。我们来玩运快递的游戏吧。”还有的说:“《西游记》里面有个妖精抛绣球招亲,我们来玩抛绣球的游戏吧。”在幼儿提出的诸多提议中,教师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让幼儿进行集体投票表决,并最终选定了“抛绣球”这个游戏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商议游戏规则和流程,并选择游戏场地和材料。这样一来,教师秉持“儿童本位”的原则,为幼儿创设了开放的心理环境和场地环境,使幼儿的意愿得到了尊重,大大激发了他们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二、开发多元材料,满足“个性化”游戏需求

幼儿园大多数的户外游戏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才能完成。在材料的开发与投放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思路过于狭隘,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游戏思路也变得狭隘,难以体现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打开材料开发与投放的思路,发挥多元材料的多元用途,则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游戏需求,促进自主性游戏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蔬菜大丰收”户外游戏中,幼儿需要将大南瓜、西红柿、大白菜等蔬菜运用到指定位置。在这个游戏中,如果教师提前指定了可用的工具,则幼儿的思路就受到了限制,自主意识难以得到发挥。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在交代完游戏主题及流程之后,让幼儿自主选择、甚至开发游戏材料,则能够更好地激活幼儿的游戏灵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比如,有的幼儿选择利用轮胎来运送蔬菜——轮胎滚动起来又快又稳,十分方便;有的幼儿选择利用跳绳来运送蔬菜——在运用轻的蔬菜的时候,两个幼儿把跳绳反复翻折之后组成一个“托盘”,然后把蔬菜放到“托盘”上面抬着走;在运用重的蔬菜的时候,幼儿在跳绳上面放了一个硬纸板,把蔬菜放到硬纸板上,缓缓拉动跳绳,拖着蔬菜走;还有的幼儿选择利用平衡脚踏车,采用“以速度取胜”的策略,通过多次往返起点与终点的方式,完成蔬菜的运用……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对于工具的选择突发奇想,对于工具的运用也另辟蹊径,充分体现了创新思想和自主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材料的开发与投放,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游戏需求,推进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程。

三、促进交流合作,构建“互助式”游戏组合

幼儿的体能和智能都比较有限,因此,面对户外游戏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或阻碍,他们往往难以独立克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培养独立意识,突显主体地位呢?最好的方法是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形成“互助式”游戏组合,促使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完成游戏,实现合作发展。

例如,在大班小组对抗性户外游戏“穿越火线”中,幼儿需要以接力的方式依次闯过三道关卡,才能赢得游戏胜利。然而,很多幼儿在游戏的第一个关卡就遇到了阻碍,迟迟无法进入到下一关。第一个关卡的要求是:拿到由四个摞起来的轮胎组成的“陷阱”里面的“金钥匙”。显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身高和体能不足以支撑他们直接从“陷阱”跳进再跳出。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对幼儿加以鼓励与点拨。于是,教师说道:“我们都是勇敢而聪明的士兵。现在,我们的伙伴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齐声回答:“帮助他!”“那么,大家快来帮忙吧!”在教师的带动下,小组成员纷纷赶过来帮忙。有的说:“我们再搬一些轮胎来,搭成梯子,就可以跳进跳出了。”有的说:“我们帮你把‘陷阱’拆了,你就能拿到‘金钥匙’。”还有的幼儿说:“我趴在地上,你踩着我的背跳上去。”然后有其他幼儿连忙阻止:“不行,这太危险了。我们还是扎上马步,让他踩着我们,然后我们扶着他进去。”显然,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幼儿的游戏思路得到了拓宽,游戏灵感也得到了激发。这个过程,是幼儿独立思考与合作发展的过程,也是自主性游戏高效开展的过程。

四、提供隐性指导,打造“自主化”游戏空间

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真谛,习惯性地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细致入微的指导。这样一来,幼儿的自主意识就受到了限制,难以得到发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能够转变直接介入的方式,采用“旁敲侧击”、“润物无声”的方式给予幼儿隐性指导,从而为幼儿打造自主化的游戏空间,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独立思考,自由玩耍。

例如,在小班户外游戏“开火车”中,幼儿需要逐个加入队列,用双手环抱前面同学的腰,组成“小火车”,然后步调整齐地绕场一周,完成“运行”任务。然而,游戏刚开始不久就遇到了瓶颈:火车队列的队形始终难以保持,幼儿还没全部加入队列,“火车”就已经“解体”了。事实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幼儿缺乏整体协调与合作意识,“火车头”部位跑得太快,“火车尾”因为跟不上“火车头”的速度而导致“解体”。此时,如果教师直接说出游戏失败的原因,并对幼儿加以指导,则幼儿就失去了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机会。于是,教师采用了“参与式”介入方法,给予了幼儿隐性指导。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加入幼儿行列,并第五个加入火车队列。在队伍的人数陆续增加,逐渐面临“解体”的时候,教师大声喊停,并跟幼儿抱怨道:“不行啦,我这节车厢被前面拉着,后面拖着,已经快要散架啦。”教师一句话道出了绝大多数幼儿的心声。于是,他们纷纷加入抱怨的行列。此时,排头的幼儿率先反应过来,说道:“是不是怪我开得太快了?接下来我慢一点怎么样?”紧接着,队列中的第四个幼儿说道:“也怪我太慢了,下次我快一点。”然后,队列中第六个幼儿跟他后面的幼儿说道:“刚才你抱我抱得太紧了,我跑不起来。下次我们拉着衣襟好不好?”就这样,教师通过一句跟幼儿同一立场的“抱怨”,给予了幼儿隐性指导,为幼儿的自主化游戏提供了充足空间。

五、设定多重标准,打造“层次化”游戏模式

在户外游戏中,幼儿受到身体素质、反应能力、性格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游戏的接受度与完成度可能大不相同。如果教师坚持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活动,则幼儿的自主意识必然难以得到发挥,自主意愿也难以得到尊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设定多种标准,从而以打造层次化游戏模式为前提,促进自主性户外游戏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中班的“障碍跑”游戏中,面对相同的障碍(在赛道的两旁有两根竖起的木棍,在距离地面40厘米的位置,绑住两根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设定不同的标准。比如,有的幼儿需要通过助跑、跳跃来通过障碍,并且不能碰到线;有的幼儿只需要通过跳跃,跨过线就算通过障碍;还有的幼儿甚至可以通过匍匐爬行来通过障碍……教师通过设定不同的标准,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的个性需求,使全体幼儿都能够全面参与到游戏中,这为自主性户外游戏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使每个幼儿都有了“自主”的可能。

综上所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呢?教师应该加强对于自主性户外游戏的思考与实践,通过“创设开放情境”、“开发多元材料”、“促进交流合”、“提供隐性指导”、“设定多重标准”等途径,使教师经历由“放手”到“放心”的过程,促进幼儿由“自主”到“自立”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媛.大班幼儿自主性户外游戏的探索[J].好家长,2015(09).

[2]张钦梅.户外游戏中怎样创设支持幼儿发展的自主性游戏环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7).

[3]梅萍.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案例研究 ——以南昌市Z幼儿园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7.

[4]彭如英.谈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以户外区域活动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

 


责任编辑:黄金玲

评论更多>
暂无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2000    举报邮箱:jubao@xkw.cn 技术支持:学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