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投放有层次 游戏有精彩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层次化策略
作者:潘妍来源:新沂市机关幼儿园发布时间:2023-02-23浏览:4974
文章摘要:徐州市第十八届“创新杯”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投放有层次 游戏有精彩——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层次化策略新沂市机关幼儿园?? 潘妍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徐州市第十八届“创新杯”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投放有层次 游戏有精彩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层次化策略

新沂市机关幼儿园   潘妍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研究与探索,力求通过提高区域游戏的效率来促进幼儿的成长。在本文中,笔者以材料投放为切入点,针对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以“投放有层次”为前提,实现“游戏有精彩”。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层次化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句话引申到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就突显了材料的重要性。然而,从目前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材料投放中存在多而无当,杂而无序等问题,不仅没有真正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反而影响了游戏的进程,降低了游戏的效率。为了规避这种情况,笔者针对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层次化策略展开研究与实践。希望通过合理把握材料投放中“粗细”、“多少”、“新旧”、“先后”和“难易”的层次,使幼儿的想象力、专注力、创造力、思维力和内驱力得到培养与提升,从而更好地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一、粗细有层次,激发幼儿想象力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材料有“粗放”和“精细”之分。其中,“粗放”材料指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硬纸板、易拉罐、牛奶盒等“原生态”物品;“精细”材料指的是区域游戏专用材料,如成套的彩笔、彩纸、串珠等。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区域游戏专用材料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做工也越来越精良,于是,教师和幼儿对于专用材料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然而,专用材料由于指向性过强,往往限制了幼儿游戏中的自由发挥,并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因此,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持“粗细有层次”的原则,尽量先投放“粗放”材料,促进幼儿的自由发挥,再投放“精细”材料,满足幼儿的更高需求。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与引导功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例如,在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林中树屋”中,教师要求幼儿利用教师所给的材料,完成对“树屋”的装饰与布置。事实上,幼儿园拥有成套的“微缩”家具、厨具、餐具等材料。然而,如果教师直接投放这些材料,则只能让幼儿通过物品的摆放来训练空间感,却无法让幼儿通过物品的改造来训练想象力。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合理把握“粗放”材料和“精细”材料的投放层次,则能够促进幼儿空间感与想象力的协调发展。比如,教师先给幼儿投放了硬纸板、牛奶盒、糖盒、海绵、泡沫、破布等物品。于是,幼儿尝试利用硬纸板来搭建床、书桌、椅子等家具;利用牛奶盒和糖盒来制作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利用海绵、泡沫和破布来制作窗帘、床单等家纺……然后,教师再给幼儿投放厨具、餐具等专用的小道具,让幼儿将这些小道具摆放到已经完成初步“装修”的“木屋”里面;最后,教师又将小衣服、小鞋子等专用小道具投放给幼儿,让幼儿按照物品的门类,将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一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林中树屋”就装饰好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粗放”材料和“精细”材料的有层次的投放,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空间感和动手力的全面发展。

二、多少有层次,培养幼儿专注力

在区域游戏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创意,满足幼儿的需求,教师应该从数量与种类上保障材料的丰富性。那么,是不是材料越多就越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专注力弱、有效注意时间短,这本身就是幼儿的认知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再为幼儿投放过多的材料,就会给他们造成干扰,更加降低他们的专注力。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应该秉持“多少有层次”的原则,由少到多地逐渐增加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使幼儿在游戏中先保持专注,再迸发创意。

例如,在小班幼儿“消消乐”游戏中,教师要求幼儿以形状、颜色、材质为依据,给材料分类,并把相同类型的材料“消除”。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教师“一股脑”地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材料堆放在幼儿面前,则幼儿的注意力会受到极大干扰,很快就会感到应接不暇。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能够本着“由少到多”的顺序,合理把控游戏材料的数量,使幼儿始终保持专注力。比如,在第一轮游戏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投放同一颜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材料,使幼儿通过游戏,掌握这三种图形的特征;然后,教师再增加材料的数量,为幼儿投放红、黄、蓝三色的三角形、正方和圆形的材料。此时,由于幼儿已经对于按照形状分类感到驾轻就熟了,那么,他们就可以尝试依照新的标准,按照颜色对于材料进行分类;最后,教师在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按照颜色分类和按照形状分类的方法之后,再次增加材料的数量,投放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材料到游戏场地,则不仅不会给幼儿造成困扰,反而会促使他们将游戏的注意力转向新的领域,在保持他们专注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欲。

三、新旧有层次,启发幼儿创造力

对于幼儿来说,新的材料必然比旧的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区域游戏的效率,教师应该注重区域游戏材料的常换常新。那么,更换新材料就意味着要替换旧材料吗?并不是这样的。旧的材料上面附着着幼儿的经验与情感,有着幼儿成长的印记。因此,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该秉持“新旧有层次”的原则,尽量先投放旧材料,唤起幼儿的经验与情感,再投放新材料,激活幼儿的创新与灵感,使幼儿在新旧材料的共同陪伴下,培养创造力,提升幸福感。

例如,在中班幼儿拼图游戏中,相比于旧的拼图材料,显然是新的拼图材料更受幼儿的欢迎,也更能激发幼儿的灵感。于是,在一次拼图游戏中,教师对于拼图材料进行了一次“大换血”,不仅更换了拼图的内容,也更换了拼图的形式:将原本的纸质的、镶嵌式的动画拼图换成了塑料的、推拉式的汽车拼图。然而,当幼儿拿到拼图的时候,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与好奇之后,很快就陷入了迷茫,不知从何拼起。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又拿出了原来的纸质拼图,让幼儿开展拼图比赛。由于已经熟悉了旧拼图的内容与形式,幼儿很快就完成了拼图。此时,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信心与参与感被激发了起来。然后,教师启发幼儿:“大家纸质拼图拼得非常快,都有什么诀窍吗?这些诀窍用到塑料拼图里行不行呢?”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新旧材料的有层次投放,帮助幼儿实现了经验与情感的迁移,引导幼儿借助旧经验来思考新问题,从而启发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的创意。

四、先后有层次,关注幼儿思维力

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投放材料的先后顺序,能够影响幼儿的游戏思路与流程,使幼儿产生不同的游戏体验,形成不同的游戏感悟。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应该秉持“先后有顺序”的原则,根据预定目标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材料投放的顺序,从而关注幼儿的思维培养,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幼儿园小班游戏“串珠子”中,教师为了在锻炼幼儿肌肉灵敏度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社交能力,将幼儿分成了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配备了若干珠子,但只配备一根塑料线。到了游戏环节教师发现,随着材料投放顺序的变化,幼儿的游戏思路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力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在这个游戏中,塑料线是“稀缺”资源,如果教师先投放塑料线,则幼儿会将注意力放在丝线的抢夺与分配上面,并随着珠子的投放,商讨出:由一人持线,大家轮流串珠子;大家轮流持线,由一人串珠子;大家轮流持线,轮流串珠子等游戏方法;而教师如果先投放珠子,则幼儿又被珠子吸引,将注意力放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珠子的分配上面,并随着塑料线的投放,衍生出珠子颜色与形状的搭配问题以及大家轮流串珠的顺序问题……显然,随着教师的材料投放顺序的变化,幼儿的思维也一直在发生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促进了幼儿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应该合理把控并随时调整材料投放的先后顺序,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五、难易有层次,提升幼儿内驱力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现有能力与幼儿的潜在能力之间存在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就是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合理把控游戏的难易程度,使幼儿能够形成“跳一跳,够得着”的游戏体验,从而顺利发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间,并跨越这一区间。那么,教师如何把控游戏的难易程度呢?除了精心选择游戏主题、设计游戏流程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游戏材料的难易度来把控游戏的难易度。因此,教师应该秉持“难易有层次”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投放材料,使幼儿先经历“跳一跳”的过程,再取得“够得着”的收获,从而提升幼儿的内驱力,挖掘幼儿的成长力。

例如,在大班幼儿的“斗兽棋”游戏中,要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同时记住哪些动物吃哪些动物、什么时候横着走、什么时候竖着走、什么棋可以飞等复杂的游戏规则显然不是容易的事。面对如此复杂的游戏规则,很多幼儿还没“起跳”,就失去了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材料的难易度来把控游戏的难易度,使每个幼儿都有“起跳”的欲望,也都有“够着”的结果。比如,教师一开始可以在棋盘上面标上箭头,让幼儿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横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竖走;还可以参考“俄罗斯套娃”的原理,根据棋牌上的动物,将棋牌做成不同的大小,使幼儿通过比大小,知道什么动物吃什么动物。这样一来,幼儿得到了材料的辅助,都可以做到“跳起来”。当幼儿熟悉了游戏的基本规则之后,教师再将棋盘和棋子换成常规棋盘和棋子,幼儿也可以从容应对。于是,幼儿通过玩“斗兽棋”,培养了规则意识,并了解了自然规律,跨越了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实现了思维与情感的成长,提升了内驱力,做到了“够得着”。

综上所述,区域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材料投放是区域游戏的重要环节。目前,很多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都存在多而无当,杂而无序的现象,影响了游戏的效率,拖垮了游戏的进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材料投放的层次化策略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合理把握材料投放中“粗细”、“多少”、“新旧”、“先后”和“难易”的层次,使幼儿的想象力、专注力、创造力、思维力和内驱力得到培养与提升,从而以“投放有层次”为前提,实现“游戏有精彩”。

参考文献:

[1]俞晓燕.行层次材料 创精彩区域——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材料投放层次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

[2]邬家瑶.我的材料,我做主——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区域游戏中的材料投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6).

[3]周燕.让材料成为幼儿快乐游戏的助推器——浅谈幼儿园“四健”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之原则[J].家教世界,2013(12).

[4]白桂云.论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层次性与探究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7).


责任编辑:新沂市机关幼儿园

评论更多>
暂无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2000    举报邮箱:jubao@xkw.cn 技术支持:学易云